想要參加一場扎扎實實的全馬,絕不是2個半馬的總和。
為了這場2017京都馬拉松,從中籤開始,就循序漸進的展開我的訓練計畫。
2014年,我參加首場台北富邦全程馬拉松,雖然賽前跑量夠,但是缺乏計畫,純粹是土法煉鋼,所以最後是以4小時9分封關,而且過程中還出現抽筋現象,讓我萌生怯意。
這次捲土重來,是因為我下定一個瘋狂的願望(立志百馬),所以一切必須打掉重來。
先是從21K半馬測試腿肌耐力及呼吸調節狀況;為了因應路程的上坡路的上坡路段,還需找個夠份量的上坡來練習。
最後是上網看看前輩們的心得經驗,模擬過程,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跑法與補給方式。
上場了,千萬要克制自己,別讓集團打亂你擬訂的戰略,要有節奏,要順著你練習時的思維,一步一步的落實。
這次,我擔心無法破四,所有人問起,我都是雲淡風輕的說是要無痛不被關門就好;只是....只是....我早抱定「我一定要破四」,而且是餘刃有餘、不要鐵腿的破四;想定如此最佳成績就是3小時59分衝關(這完全是我的格調);當過21K時我盤算著成績,我想如果保持住這速度、大小腿別來抽筋搗蛋,我一定可以完成。
最後的195公尺是我覺得最遠的距離,我真的用我慣有的優雅跑姿,在3小時59分8秒跨國這個「FINSH拱門」,回頭鞠躬時,我替我喝采,我辦到了!